有句话讲,“阎王让你三更走 绝不留你到五更”。纪晓岚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。
纪晓岚的父亲姚安公在云南做官的时候,有一厨师名叫杨義,这个厨师不同于别的仆人,算是粗通些文墨吧。要知道,清朝那时候,识字的人不多,尤其是在仆人里边,能识些字算很了不起了。
有一天晚上,这个厨师在睡觉时,忽然看到有黑白双煞二鬼,持着皋票来到他跟前,说是厨师杨義大限已尽,现在奉命过来捉他回去。
这厨师也不惊慌,看了下那两鬼手持的皋票,然后冷静地对二鬼说,
“我是杨義,但你们那上边写的是杨乂(音 同 義),应该捉拿的是他人,并非是我。”
那二鬼解释说,
“这个也是杨乂,乂同義,两个没区别的,是官老爷为了简单省事便这样简写了。”
那厨师又说,
“不对!你们仔细看,那上边写的并非‘乂’,而是‘义’字。” 古代繁体字里,义的繁体是“義”,没有现代简体这个“义”字。
那两鬼仔细一看,发现那“乂”子上边果然有一小点,慌忙解释说,
“也许是老爷写字时,不小心把墨撒到上边了。。。”
但无论那两鬼怎么解释,这厨师就咬定捉的并不是他自己,而是他人。
那二鬼见状无奈,也只好悻悻而去。
同屋里睡觉的人,听到那厨师在那里讲梦话,于是次日醒来,便问那厨师,厨师就把昨晚做的梦告诉了大家,大家都拍手称赞,说他这也是死过一次,算是躲过一劫了。
Image by Nanne Tiggelman from Pixabay
没过几日,姚安公因为调任,厨师便跟着一起出行。这天晚上,这厨师又见到前些日子那二鬼来了。
二鬼见状,首先便开口说,
“这次老爷重新审定过,绝对没错了”,说完还主动将写有捉拿杨義的皋票递给厨师看。
哪知这厨师压根就不看,直接讲,
“我现在已经离开了云南当地,我的籍贯在老家北方,当属直隶城隍管,你们云南那边的城隍,怎么能捉拿我呢?”
同屋的人听见厨师在梦里大喊大叫,讲话也听的真切,于是便急忙拍醒厨师。
那二鬼见状,恨的咬牙切齿,却又无可奈何,只好又愤愤而去。
醒来后,厨师将自己刚才所梦到的,跟众人重头讲了一遍,说完后不由得意跟众人说,
“看来,我又死过一次啦!” 众人也跟着哈哈大笑。
次日,这厨师骑马,经过某处时,忽然马受惊,一跃而起,厨师没有防备,一下子从马背上跌落,当晚便死了。
纪晓岚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,有点像蒲松龄的《聊斋》,都是讲些鬼狐妖怪的故事,不过个人觉得前者更随意些,里边讲的故事许多没有像《聊斋》那般让人觉得有趣,但也不失作为一本茶余饭后的闲书消遣。